Skip to content

Latest commit

 

History

History
executable file
·
113 lines (58 loc) · 7.46 KB

040205.md

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

executable file
·
113 lines (58 loc) · 7.46 KB

形成有竞争力的价值主张

了解了市场以后,就可以开始思考我们的竞争策略了。

不竞争

孙子说过,不战而屈人之兵,才是最好的策略。所以,最好的竞争策略就是压根不参与竞争。这个听起来比较难,但还是有方法的。我们从两个方面来看:

  1. 内容的独特性
  2. 品牌的溢价

内容的独特性

新兴领域

要保持内容的独特性,我们可以去做新兴领域的课程。这个领域可能刚出来一个月到两个月,其他的讲师都还没来得及做,这时候我们的课程就是独特的,想学相关内容的同学就是没有选择的,所以我们也不用参与竞争。

像 Sketch 这个设计软件刚开始在硅谷流行时,国内相关课程是非常少的,全都还是 Adobe 系的课。这个时候去做 Sketch 的课的话,在一年左右就是没有什么竞争的。

交叉领域

类似的,还有交叉领域。热门领域的竞争肯定比较激烈,但两个热门领域中间交叉的部分,做课的人就会非常少,这时候如果我们去做这个交叉领域的话,就会成为学员为数不多的选择,同样也可以避免竞争。

比如说现在有很多的课程有专门教怎么画漫画的,也有很多课程专门教怎么做网络营销的。但我们可以在它们的交叉领域中开发一个课程,教大家怎么做条漫进行营销。所谓条漫,就是微博上那种很长条的漫画。

面向专业人士的漫画课程,它需要很强的专业功底,而做运营的人,通常又不会有很强的手绘基础,但幸运的是,条漫对画面的细节要求不高,所以我们这个营销条漫的课程,就可以着重于普通人如何通过各种工具来制作营销条漫。这个课程就是一个典型的交叉领域课程。

前面两种方式都是通过调整我们对市场的选择来避免竞争,但我们同样要注意到,如果选的市场,它发展得不够大或者不够快,那最终我们就会面对学员不足最后挣不到钱的状况。

我们也要问自己,这个细分领域它没有竞争,到底是因为其他人没有看到没有来得及,还是因为没有充足的需求,原来的玩家都已经挂掉了。

这是要留意的注意事项。

标准品的非标准化

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不竞争的问题。我们知道,像电商平台它的竞争往往是很激烈的,比如买书时,我会在各个平台上比价,然后选价格最合适的平台购买。

这个行为的基础,在于图书它是一个标准化产品,我们在各个平台买到的图书,最终它是完全一样的。所以我们只需要进行价格的比较,就可以得出哪个平台好的结论。

反过来讲,如果我们为了避免课程被拿去比较,被动地参与竞争,我们就应该想办法把自己的课程从标准品变成非标准化产品。

内容上的非标准化

大家有时候会觉得,技术课程讲起来都差不多,比如我们要讲一种语言的基础课,总逃不掉语法、数据结构、条件分支流程、函数什么之类的。但即使这样,课程对应的实践环节却是完全不同的,我们可以将独创性放到实践里。

比如我们上一章讲独立开发时,用来贯穿全局的例子 —— 福利单词,就是一个非常独特的项目,足以和其他的同类课程区别开来。

体验上的非标准化

除了在内容上的非标准化,我们也可以在体验上进行非标准化,比如可以引入一些其他的媒体形式。在我们的方糖新全栈课中,就包含了一个网页版的角色扮演游戏,用来教大家网络基础知识。

picture 47

这就带来了其它课程完全没有的体验。当然这个例子跨度有点大,更为常用的方式是引入互动式的编程环境,把只能看的视频变成边学边练的。

品牌的溢价

品牌的溢价也是我们不竞争策略的一部分。它背后的逻辑是,因为品牌影响力比较好,所以同样的课程大家就会更信任我们,甚至只信任我们,起作用的实际上是品牌和用户之间的强信任关系。

这种关系主要来自于长时间的价值累积。

比如我的一些微博粉丝,可能关注我有好些年,他们不断通过我的微博获取有用的价值,长期的价值传输让他们和我之间建立了一种强信任关系。在这种信任关系上进行课程销售,转化率是非常高的。

除了免费内容可以建立强信任关系,甚至付费内容也可以建立强信任关系。免费内容的优点是门槛低,不需要付费就可以获取价值;付费内容的优点是,直接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,可以让客户体验到付费后的超值感,一旦这种感觉形成习惯,后期的购买就不需要进行比较。

不得不竞争

下面我们来说一下不得不竞争的情况。即使我们在策略层次进行各种操作,但还是会面临到竞争的情况。

理解比较优势

竞争是一个很高大上的词,但在课程购买的时候,就具体化到了我们的课程和其他课程之间的「比较优势」上。

那什么叫「比较优势」呢?课程本身的价值,其实是很难量化的,也很难一眼看出优劣。所以消费者在购买之前,会进行一个短时间的比较。而在这次比较中,如果我们能获取优势,就会赢得这一次销售。

「比较优势」并不等于真正的优势。因为用户在进行课程的比较时,有很大的时间和精力成本。绝大部分消费者,很难花几个小时去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比较。所以影响他的往往是一些浅层次的、显而易见的优势。

在极端的情况下,我们甚至只在这些浅层次上建立优势,就有可能把平庸的课程卖出很好的销量。当然,课程本身的质量还是最重要的,因为这会影响口碑和二次销售。

比较常见的比较优势有以下几种:

  1. 定价
  2. 课时数
  3. 附赠品
  4. 承诺

定价

很多同学可能会认为,定价当然是越低越好,不要钱最好。但事实上,因为现在大量的免费课程要么质量非常差,要么遍布各种广告营销内容和付费陷阱,让很多同学产生了逆反心理,他们宁愿购买一些价格适合的付费课程,这让他们觉得在品质和内容上更有保证。

课时数

课程的内容多少主要看课时数。但网络课程的课时不是按一个小时或者 40 分钟来的,而是很随意的。所以严格地讲,应该看视频的累积时长。但目前大部分课程平台都不提供累计时长统计,这个时长是需要学员在购买之前去手工进行计算。这无疑增加了很大的比较成本,所以大部分的用户还是看课时数了事。

附赠品

附赠品,就是买完课程以后我再给你送一个东西,这样会让这次购买看起来非常划算。适合课程送的附赠品包括:

  1. 纸版参考图书
  2. 源代码和素材
  3. 软件授权
  4. 免单和返现

承诺

最后一种比较优势叫做承诺,它的本质上是说,我给你提供一些保证,你就不用再进行比较了。承诺通常包括就业承诺、推荐承诺(推荐实习)、达标承诺(不达标就重学)、退款承诺。

仔细分析竞品,建立比较优势,可以让自己的课程在不得不竞争时仍然具有很强的竞争力。